數字經濟時代的科技投資如何走更遠?這家基金公司給出答案
2023年的投資主線之一是“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科技股,本輪行情從信創開啟演繹,在數字中國的政策加持以及全球新一輪創新周期共振下已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從信創向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乃至傳媒、運營商等全TMT板塊輪動共振,在產業趨勢浪潮及政策加持的雙輪驅動下未來行情大概率延續。
不過目前相關技術多處于實驗室階段或小批量生產階段,資本市場上也以“炒熱點”為主,同時由于技術路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未來大概率會出現嚴重的分化,要想實現超額收益投資難度比較大。
(相關資料圖)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借助公募基金的投研力量把握本輪行情是較為不錯的選擇之一。
在業內,中歐基金一直以成長風格投資見長,在此次第一輪科技股上漲行情中就有不少產品表現出色,這離不開其投研在科技賽道上的深耕。
據了解,中歐基金較早布局科技賽道,旗下科技戰隊成員包括4名基金經理+10余名研究員,其中4位基金經理各有所長,以平均近10年的研究深耕,驅動對科技領域的投資機遇把握,力爭實現大科技領域全方面覆蓋。
三個維度思考TMT行業
興業證券認為,“數字經濟”仍然是市場未來主線方向之一。
從宏觀角度來看,市場之所以向數字經濟等方向主線聚焦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相對寬松但沒有大力刺激的跡象,市場缺乏整體性β,只能在產業驅動和政策引領下面向未來找機會。
從交易角度來看,經歷近期上漲后,數字經濟、TMT板塊交易擁擠度整體已升至較高水位,但仍有部分細分方向漲幅相對落后、擁擠度壓力相對較小,在短期內部輪動、擴散中有望迎來補漲。
同時也需要強調的是,在產業趨勢浪潮及政策加持的雙輪驅動下,短期交易擁擠度并不構成行情終結的充分條件。
如何把握創新技術帶來投資機會?
新技術變化能否驅動新一輪板塊行情,核心仍取決于新技術是否引領新產業景氣度上行或者產業景氣度是否持續高漲。
首先關注0到1,即創新技術初始應用,開創了全新的應用領域或者改變了產業生態。例如2009年我國3G通信正式開始商用,且以蘋果為代表的公司開始實現智能手機上的技術突破,促進智能手機對于傳統手機的替代。
其次關注1到N類型,即在0到1技術突破和初始應用基礎上,創新技術降低了生產成本和提升了生產效率,對傳統技術和工藝進行了持續的替代。
從技術成熟曲線角度來看,新技術基本都經歷技術萌芽期、期望膨脹期、泡沫低谷期、穩步爬升期、實質生產高峰期。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智能、數據要素、科技自主可控在全年維度或形成具備資金容量的賽道級機會,但當前仍處于技術萌芽期和期望膨脹期,相關技術在國內落實到商業模型創新和消費場景還需要時間,未來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股市上的反應就是,新技術迭代并不等于相關板塊和個股一定會開啟新一輪行情,要想實現超額收益投資難度比較大。
投資者要想實現不錯的收益,在行情的前半段,由于投資熱情被點燃板塊內個股普漲,指數基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拉長周期來看它屬于業績及格線,尤其是行情分化階段“銳度”將有所下降。
這主要是由于行情的中后段市場對行業的認知進入去偽存真的階段,往往只有一些確定性的技術方向才會得到認可。
這個時候主動型產品的投研優勢會顯現出來,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2020年的TMT行情,還是上一輪新能源車行情,不少主動型產品大幅度跑贏了相關指數,尤其是到了中后期業績跑贏的幅度更加明顯。
中歐基金科技戰隊
在業內,中歐基金一直以成長風格投資見長,也一直非常重視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資機會,相繼發行了中歐電子信息、中歐智能制造、中歐碳中和、中歐科創主題等科技創新領域的主題基金產品,并取得了不錯的中長期投資業績。
此次科技戰隊成員主要由4名基金經理和10余名研究員組成,4位基金經理分別為劉金輝、劉偉偉、代云鋒和邵潔,擁有平均近10年的研究深耕;10余名研究員覆蓋科技多個細分領域,各有所長。
劉金輝:擅長捕捉TMT板塊機會,精準聚焦“信創”行情
劉金輝擁有8年從業經驗,超2年基金管理經驗,2015年3月起加入中歐基金,歷任科技組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目前擔任中歐電子信息產業等基金經理。
劉金輝專注科技領域投資,覆蓋計算機應用、半導體、電子制造等TMT領域多行業,核心跟蹤TMT領域超200家公司,投資框架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關注技術迭代帶來的景氣度變化, 同時把握行業景氣度提升帶來的個股機會,以及公司自身份額提升帶來的投資機會。
劉金輝能夠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抓住不同TMT細分領域機會。以劉金輝在管時間最久的中歐電子信息產業股票型基金為例,2020年因新能源領域的需求旺盛,功率半導體隨即步入量價齊升的景氣周期,關注功率半導體方向;2021年上半年,聚焦芯片設計及半導體設備方向,把握半導體國產替代的行情。
劉金輝這次又踩準了“信創”行情,在2022年4季報中前10大重倉股中有7只布局信創產業,1只布局運營商。
數據來源中歐基金,業績已經由托管行復核,截至2023/3/31。
截至3月31日劉金輝的代表產品中歐電子信息產業近6個月漲幅超過50%,大幅度跑贏滬深300指數和業績比較基準。
值得一提的是機構對于劉金輝相當認可,根據2022基金年報有17只公募FOF進行了配置,是機構投資者配置的跟蹤TMT的工具型主動基金之一。
劉金輝在年報中提到,下半年增加了云計算相關公司的配置,相關公司經過兩年多的下跌,估值相對便宜,基本面也開始兌現收入成本剪刀差。
對于未來投資機會,劉金輝主要主要看好兩個方向:一是科技自強可控對軟件行業的影響較大,相應會帶來不少行業中 IT 機會,重點考慮甲方購買能力強的子行業。二是云計算,它是TMT 里面最好的方向之一,既有客觀的技術迭代,更重要的是重塑了軟件行業的商業模式。
邵潔:前新財富第一核心成員,用研究驅動業績增長
短期業績可能摻雜著運氣成分,但長期業績一定是認知和研究的變現。
邵潔就是典型案例之一,她憑借出色的研究能力,管理的多只基金業績在同類產品中排名較為靠前。
據了解,邵潔曾任國金證券電子行業研究員,安信證券電子行業高級分析師,電子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團隊第一名核心成員(2014-2015年)、電子水晶球最佳分析師團隊第一名核心成員(2014-2015年),具有賣方團隊系統化研究員框架,基本功扎實。
2016年,邵潔加入中歐基金之后,從研究員起步并逐步實現了從賣方到買方的轉變。
在研究員期間,2018年初敏銳地發現4G與5G時代之間的投資真空期,率先判斷行業基本面和估值嚴重不匹配,加之國際客戶訂單風險大,提出規避風險建議;在次年(2019年)初,擺脫估值悲觀思維,及時提出半導體行業拐點將至的意見。
邵潔善于挖掘高景氣度行業白馬公司,重視對于科技周期低點、拐點和頂點的前瞻性研究,擅長采用產業鏈研究的方法論判斷行業周期。
在過去的研究中,邵潔已經把各項科技的發展周期擬合出來,并結合過去行業的股價運行邏輯以及自己對于技術發展的理解,形成了提前判斷低點、拐點和頂點的投資方法論。
這也讓邵潔掌握了科技投資的節奏,在泡沫破滅期和復蘇成長期去尋找高質量的成長公司,分享細分行業龍頭3-5年維度的成長。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本輪行情的中期,也就是去偽存真的階段,有扎實的研究做支撐,邵潔的產品表現更加穩定且持久。
對于未來投資機會,邵潔認為在3年到5年的維度有兩條主線不能被忽略,一是引領每一次科技浪潮的技術突破行業,二是中國的本土化科技創新,都會帶來細分行業巨大的產業需求
邵潔單獨管理的中歐智能制造在2022年4季報中,組合占比較高行業為電力設備、電子、計算機、機械設備、主要集中在等高成長性行業。
邵潔在年報中表示,看好內需相關、政策驅動和技術創新類型行業。
她表示,“2023 年內需相關、政策驅動和技術創新類型行業會更為受益,從估值來看,A 股和港股估值仍有吸引力,超跌行業估值修復較為確定,盈利修復需要觀測國內外經濟變化。高端制造、技術創新方向屬于高質量經濟成長領域,增速會高于行業成長;醫療健康和消費會隨著社會活動恢復正常進入上行期;科技行業如信創、元宇宙、IC 設計、智能駕駛等也在兩年的調整中迎來估值中樞的低位,隨著經濟企穩,創新力度加大,也將成為未來關注的方向”。
代云鋒:投資科技股的穩健派,堅持以價值思路做成長股投資
代云鋒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是近些年崛起的一位非常優秀的中生代基金經理。
資料顯示,代云鋒擁有10年證券從業經驗,超4年基金投資經驗,2012年開始進入基金行業,重點覆蓋通信、傳媒,后擔任華寶創新優選、服務優選、新興成長基金經理,2021年12月加入中歐基金。
代云鋒在科技成長風格的基金經理中屬于穩健派,堅持以價值的思路去做成長股投資,在科技多細分行業前瞻挖掘能力突出,擅長自下而上精選個股,尋找符合好公司、好行業、好價格“三好學生”標準的投資標的。
在代云鋒代表產品中歐優質企業的2022年4季報中,股票倉位占基金總資產90.25%,重倉板塊集中在科技和中游制造。
代云鋒認為目前科技制造板塊整體的估值水位相對較低,當前時點看后續3年給了比較好的價格,同時經濟復蘇帶來的需求回暖+產業鏈庫存消化帶來的供給改善,不少板塊有“戴維斯雙擊”的潛力。
從投資方向上看,代云鋒長期看好受益于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具備中長期成長愿景的產業。目前來看,這些產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高端制造和新興服務產業:無論是我們引領全球的優勢產業如新能源、消費電子、通信設備、互聯網,還是國產替代潛在空間大的產業如機械、半導體、科學儀器、基礎軟件、新材料,以及短中期需求確定性相對高的產業如軍工、信創、醫療服務等,2023年可以挖掘的機會依舊不少。
劉偉偉:新能源進去去偽存真期,2023年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劉偉偉是中歐成長策略組基金經理,從業9年,4年投資經驗,科技成長先鋒,擅長產業趨勢投資,前瞻布局高景氣行業。
劉偉偉擅長科技成長投資領域,以新能源為核心能力圈,逐步拓寬覆蓋TMT—電子、半導體、計算機、傳媒、通信、化工、建材、大消費等行業。
劉偉偉的投資框架主要概括為兩點:(1)中觀產業視角的個股篩選體系。中觀視角是劉偉偉投資的“指南針”,能讓他更高效發掘有機會的投資領域,前瞻布局景氣度上行、長期發展空間較大的行業;(2)精選同時具備Beta和Alpha機會的優質個股。劉偉偉既有周期的Beta思維,也關注個股的Alpha能力,希望尋找Beta+Alpha雙擊帶來的超額收益。
今年劉偉偉重點研究的新能源板塊整體出現回調,不過作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重點方向,這個投資方向依然需要重點關注。
上文提到,新技術基本都經歷技術萌芽期、期望膨脹期、泡沫低谷期、穩步爬升期、實質生產高峰期。
目前新能源多個細分領域已經渡過了技術萌芽期、期望膨脹期,在經歷去偽存真的泡沫低谷期之后很大概率進入穩步爬升期和實質生產高峰期,也就是1到N的階段,在0到1技術突破和初始應用基礎上,創新技術降低了生產成本和提升了生產效率,對傳統技術和工藝進行了持續的替代。
4月6日,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綠色發展逐步加力向好。一季度,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1%,風能、太陽能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同比增長21.8%,均保持較高增幅,且顯著快于全國總體水平。特別是新能源車制造業銷售收入,在去年一季度大幅增長111.5%的高基數上,今年一季度仍然同比增長35.2%,保持了良好增勢。
劉偉偉在中歐碳中和年報中表示,智能電動汽車、光伏、儲能、海上風電等行業在 2023年都有望保持高速增長,長期滲透率雖然高低有別,但離行業的天花板都仍有較大成長空間,碳中和依然是成長板塊的重中之重。
具體到新能源車行業,劉偉偉認為,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在于產品和技術創新,全球滲透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同時隨著中國經濟復蘇帶動需求回暖,2023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有望進一步快速增長;疊加儲能行業的爆發,整體鋰電池的需求仍然旺盛,從全市場各行業比較來看依然是高成長方向。主要看好電池、整車、上游資源以及汽車零部件的投資機會。整車方面,重點看好進入車型周期的自主品牌公司,汽車零部件主要聚焦有結構創新和升級的細分領域,以及受益于供應鏈體系重構、不斷提升自身份額的公司。
中歐基金科技戰隊是怎樣煉成的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個人深度研究產生的洞見,是吸引團隊協作的基礎,但如果沒有團隊協作,個人視野受限也就很難產生真正的洞見。
中歐基金近些年迎來了又一輪人才井噴,優秀的中生代基金經理除了上文提到的4位之外,還有袁維德、許文星、藍小康和錢亞風云等人。
他們在投研方面極具“工匠精神”,每位基金經理人專注于某一行業或某種商業模式,精益求精,然后結合成一套完整的投資體系,進而獲取整體業績長期的穩定、持續。
同時再疊加中歐基金強大的投研團隊支撐,協作向善的成長土壤,實現研究深度與廣度的結合,成就了今天朝氣蓬勃的研究團隊。
根據中歐基金數據統計,2021年,中歐投研團隊參與賣方分析師、上市公司、專家的路演、電話會議、策略會等合計2萬余場;當年實地調研的出差公里程數合計達91.2萬公里。
舉個汽車的例子。汽車研究員會去看乘聯會和中汽協每個月汽車銷量數據,還會去調研庫存。結合基本面研究的邏輯,還把歷史上購置稅減免的周期、乘用車補貼的周期,也建模在數據模型里面?;谶@樣的建模結果,基金經理就可以通過基本面研究,在一個維度上去對話:為什么我們同樣選出這個公司?為什么我們在行業景氣上有分歧?都可以發生更深層次的探討。
數字經濟時代的科技投資如何走得長遠?中歐基金科技戰隊正在用扎實深度的投研給出答案。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截至2022/12/31?;鸬倪^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中歐電子信息產業滬港深股票A的成立以來漲跌幅134.18%, 同期業績比較基準-10.55%。2018-2022年基金漲跌幅和同期基準表現為-12.77%/-24.93%,56.15%/37.69%,50.76%/9.85%,30.79%/0.65%,-19.98%/-22.73%。歷任基金經理:劉金輝20200814-管理至今,許文星20200518-20220930,曲徑20171117-20190924,劉晨20170707-20200529。本產品于2020/10 修改投資范圍,增加存托憑證為投資標的。詳閱法律文件。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鸬倪^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和風險揭示書,充分認識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本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本基金為股票型基金,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于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本基金可投資于港股通標的股票。除了需要承擔與內地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本基金還面臨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鹈Q僅表明基金可以通過港股通機制投資港股,基金資產對港股標的投資比例會根據市場情況、投資策略等發生較大的調整,存在不對港股進行投資的可能。本基金為主題型基金,業績波動可能較大。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數字經濟時代的科技投資如何走更遠?這...
2023年的投資主線之一是“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科技股,本輪行情從信... -
神農集團擬投資20億元,打造生豬全產業...
近日,神農集團發布公告,公司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簽訂... -
澳媒:中國對澳投資出現好轉趨勢
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道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4月18日報道,根據一... -
新三板掛牌險企2022業績掃描:投資集體...
年報披露季走到尾聲,新三板掛牌保險機構的2022年業績成績單也各自... -
總投資10億元!拓達思電子年產1000萬塊...
據國家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官微消息,4月18日,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 -
自來水集團丨今年計劃投資24.8億元 持...
水廠新建改造投資5 2億元,供水管線新建改造投資11 6億元,科研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