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丨量化大廠罕見“風險提示”:投資不僅能虧完本金,還能“倒貼”錢!
買入股票類基金,遭遇部分本金虧損的結果,還算正常。
但如果有一天告訴你,有的私募產品能讓你損失全部本金,并且要準備好承擔“更多損失”,有“倒貼錢”的可能。
(資料圖)
你還能平靜購買嗎?
這種事情在一家知名代銷渠道的代銷的量化大廠產品上就發生了。
“最高風險”的量化產品
資事堂發現:高凈值投資者在一家頭部代銷平臺,申購知名量化私募的產品時,需要簽署一份風險警示書。
然而,這份警示書的內容“并不一般”,標注著“最高風險等級產品”的字樣。
所謂的風險有多高呢?
(如上圖)這家代銷渠道指出:“其存在本金完全損失(或超過原始本金損失)可能、波動性較大、流動性變現能力較差、結構復雜、不易估值、存在跨境因素等可能構成投資風險的因素。”
其中,投資者的本金存在完全損失可能的表述,非常惹眼。
投資者面臨“倒貼錢”?
按照代銷渠道的風險提示,假設一位投資者動用100萬元資金(起購門檻),最高風險出現之際,投資者的百萬本金或“血本無歸”。
更為關鍵的是:代銷渠道還提及另一種可能“超過原始本金損失”,這意味著投資者不排除要“倒貼錢”。
這種“倒貼錢”的情況,更多出現于期貨交易中,類似于“穿倉”——客戶賬戶上客戶權益為負值的風險狀況,即客戶不僅將開倉前賬戶上的保證金全部虧掉,而且還倒欠期貨公司錢。
何方神圣?
既然如此高的風險,這只量化私募產品有何來頭?
實際上,產品管理人是上海一家百億量化私募機構M,產品策略是股票指數增強,這在量化圈內屬于司空見慣的產品類型。
(如上圖)量化私募M的運作報告顯示:上述基金建倉于2022年3月22日——當時正值A股低點,截至2023年3月31日,建倉以來收益率為14.17%。
同期中證500指數(產品對標的股指)錄得-1.14%的收益。
這只量化產品成立以來,最大回撤是14.34%。
最關鍵的問題來了:量化私募M的中證500增強策略,風險真的很高嗎?
通常高風險要么伴隨著高收益,要么伴隨著高虧損。
我們觀察同期(2022年3月22日-2023年3月31日),業內四大量化巨頭幻方資管、九坤投資、明汯投資和靈均投資相同策略產品,最大回撤依次是12.99%、12.44%、7.45% 、13.25%。
對比發現:量化私募M的凈值回撤相較于其他巨頭,幅度僅僅屬于“略高”。
究竟有多大風險?
代銷渠道對量化私募M的產品,采取“做足”風險提示的方法。
然而,這家百億私募向持有人披露的信息中,卻規避了各類風險。
(如上圖)量化私募M的說明函指出:基金穿透后投資于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4.99%,占該公司流通股本比例不超過10%;投資單一股票的買入成本,不超過基金資產凈值10%等等。
量化私募M的產品合同中,投資范圍包括債券逆回購、現金管理,以及該私募管理的其他私募基金。
合同中還注明:基金不得投資于結構化金融(含資產證券化產品及公募基金)的次級/劣后級份額。
此外,“本基金的基金資產總值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不得超過 200%”的表述,在其他量化私募產品合同中也普遍出現。
不一樣的風險提示
如上文所屬,這家代銷渠道對量化私募M的指數增強產品,標注出“最高風險等級產品”。
在同一個渠道,另一家百億量化巨頭J的指數增強產品,“僅僅”標注為“高風險登記產品”。
一字之差,投資者面臨的風險截然不同。
(如上圖)量化巨頭J的產品持有人,遇到的風險是“本金損失”,而非本金完全損失(或超過原始本金損失)”。
渠道“夸大”風險了?
上述案例或許給部分代銷機構提出如下啟示:
其一,既然都是指數增強產品,對應風險等級并不相同,代銷渠道需要對產品間差別進行詳細說明。
其二,指數增強產品是否真具有超過原始本金損失的極端風險,這應該審慎評估。
其三,代銷產品區分“高風險”和“最高風險”等級產品后,投資者對投后風險的認知,并非僅憑簽署風險揭示書就能確認,需要代銷渠道設計更透明的機制,找到契合的投資者。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新消息丨量化大廠罕見“風險提示”:投...
買入股票類基金,遭遇部分本金虧損的結果,還算正常。但如果有一天... -
投資56億元 烏海兩項目集中開工
??4月18日,內蒙古駿平焦化有限責任公司300萬噸 年焦化項目和烏... -
鞋業巨頭寶成投資19億在印度建兩萬人工廠
17日,鞋業巨頭寶成正式宣布將前往印度設立生產基地,投資金額達230... -
新一輪,合肥硅臻量子獲國芯科技1500萬投資
最新消息,蘇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芯科技”,股票... -
【熱聞】電價:新能源投資最大的不確定...
新能源電站投資測算要轉變觀念了。在傳統的新能源電站財務測算中,... -
環球看熱訊:創業要改變心智模式
大家好,我是悟道。我們繼續聊創業!其實做生意就是去吸引不知道的...